工業文明與信息文明快速交替,全球化浪潮與本地化回聲相互交織。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之后,人類正在由IT時代快速切換到DT時代。這是一個“無創新不生存”的時代,這是一個“數據即能源”的時代。
在政府行業中,海關行業信息化系統建設一直走在前列,無論從頂層設計思路還是信息化實踐來看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42個直屬海關,3000多個分支海關部門,“海關作業、海關監管、行政執法、安全保障”等龐大的業務量級及海量的相關數據,催生出巨大的數據挖掘價值,反過來也給海關提出了基于數據挖掘分析輔助業務提升的必要性。
面向服務的“DT”時代來了,海關大數據來了。
航通智能有著15年海關行業經驗,已于海關行業監管、口岸通關、保稅物流、加工貿易、物流信息化應用集成領域在全國建設了數百個特殊監管區域和監管場所信息化系統。在海關大數據領域,有著深刻的洞見。
在11月召開的“第四屆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服務便利化及新業態布局研討會”上,航通智能研發中心總經理唐合賓就智慧海關的主題進行演講,并提出航通智能對數據使用4個V的不同層次認知與實踐。
▲航通智能對數據使用4個V的不同層次認知與實踐
海關行業的信息化先進性尤其以“金關工程”為代表。 “基于大數據的風險分析平臺”是金關工程二期的重要組成部分,航通智能承建了部分項目,并已于今年順利驗收上線。
“金關工程 是國務院提出的最早一批的金字頭工程。目前一期已建設完成,二期起源于2012年,目標是采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重點建設全國海關監控指揮系統、進出口企業誠信管理系統、海關物流監控系統等,進一步優化保稅貨物的備案、通關、核銷流程,實現先進的與國際接軌的無紙化通關模式,有效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幅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降低貿易成本,進一步優化海關監管與服務。”
海關實施通關作業改革以來,逐步啟用了H2010通關管理系統、艙單管理系統、運輸工具管理系統、緝私辦案系統等;而應用此類業務系統電子數據方面,只能主要依靠定制數據開展人工分析,無法自動、大量追溯歷史數據并結合當前動態進行智能判別,風險布控手段逐漸跟不上風險防控的需求?;谕P監管業務建立的信息報送渠道,僅能依靠人工對小范圍的數據進行分析及報送,缺乏大數據的支撐及簡化的科技篩查手段,分析統計數據存在明顯的滯后,難以形成合力進行關區內聯防聯控。
因此,建立一個覆蓋海關業務信息、實現數據模型自動加載和智能分析、分析結果主動推送的大數據智能監控分析系統,是落實深化改革、建立風險防控中心、化減工作瓶頸和廉政風險的內在需求。
航通智能以“統一架構、統一標準、統一支撐、統一管理”為基本思路,借助“kendo、html5、js、css3、ajax”等當今流行且成熟先進的開發技術,搭建大數據智能監控分析系統。
系統整合了現有H2010通關管理系統和各信息系統的數據,接收各類外部數據、專業分析和情報線索,通過添加智能對象特征實現各類數據的分類;通過數據建模實現分析方法的模塊化、程序化、可視化;利用云計算功能實現數據的智能分析和加工,按照異動信息、違法信息、趨勢信息和作業分析等多門類進行結果展示,促進掌控業務能力的提升和整體風險防控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