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運口岸首個24小時智能通關系統12月20日在廣東黃埔海關正式啟用,企業不受時間限制,實現24小時隨時報關通關。
這次實施的海運口岸24小時通關,最突出的一個亮點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替代人工操作。24小時智能通關不僅企業資金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也讓港口的運轉速度大幅提升,集裝箱吞吐量得到增長。
此次航通為黃埔海關互聯網+云卡口平臺設計建設的智能卡口系統,分為兩部分:互聯網+移動運維系統和云卡口平臺系統。云卡口平臺系統是按照總署卡口標準的報文交換接口,從而實現黃埔海關物流系統與金關二期驗放系統和碼頭企業ERP系統雙后臺的無縫對接。云卡口平臺采集到的車輛信息通過標準報文封裝后分別傳輸給海關金二后臺和企業ERP后臺,并根據海關后臺物流系統和企業ERP系統返回的業務處理結果通過邏輯處理聯合控制相關卡口設備,為后續全程可視化物流鏈提供監控、風險分析的基礎信息。互聯網+移動運維系統負責監控整個云卡口系統的運行狀態,直接把卡口運行狀態通過黃埔海關微信平臺公眾號,海關關員可以實施方便的監控卡口系統,如有故障可以隨時緊急處理。
互聯網+云卡口平臺系統直接面向海關和企業用戶,系統對數據傳輸的性能要求極高,要實現及時響應用戶的申請請求,同時系統兼顧可靠性與穩定性。為確保數據傳輸的實時性、應用數據交換的準確性,系統從設計研發階段采用了現在互聯網新技術并實現系統高可用和統數據安全性;系統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不間斷運作,可靠性指標達到99.9%的高標準。
黃埔海關率先推出的24小時智能通關改革,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監管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機器替代人工,不僅讓通關更順暢,監管也更加高效。航通互聯網+云卡口平臺中運用了大數據,讓企業的載運貨車到達“智能卡口系統”后,通過“車牌識別系統”,或者掃二維碼,海關等聯檢部門即可獲知查驗處置或已放行、可裝船等信息指示。車輛從停穩、掃碼到獲取提示入閘,整個全程大約30秒。
此外,通過“智能地磅”系統,從車輛上磅、系統自動識別、系統檢測采集重量等系列環節,到車輛駛離地磅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
航通運用革命性的新技術、顛覆性新的方式釋放巨大的產業能量,開啟海關監管下的智能浪潮,激活科技的時代偉力!